当前位置: 考古研究院 公众考古

夏至 | 影短日长时,消暑避伏节

发布时间:2025-06-21 14:35:00    浏览次数:0 次   

夏至|影短日长时,消暑避伏节

“夏至之日,鹿角解。又五日,蜩始鸣。又五日,半夏生。”夏至将至,蝉也将鸣声不绝于耳,唤起熟悉的盛夏记忆。

此时天气炎热,梅雨天气逐渐蔓延在长江一带的地区,有民谚道“夏至无雨三伏热,夏至雨点值千金”,此时的雨水带来滋润的同时也带来了生的希望。据《恪遵宪度抄本》记载:“日北至,日长之至,日影短至,故曰夏至。至者,极也。”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至日,夏至过后,白昼会逐渐变短,长夜漫漫,月朗星稀。

古时的夜晚寂静又漫长,惟有窗外不时的蝉鸣和蛙声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灯具的国家,而陶瓷灯具是我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、普及范围最广的灯具。湖北宜昌秭归窑湾遗址出土的瓷灯为承盘豆形灯,灰白胎施青釉。圆柱形的灯柱,灯的底部有一盘形平底的承盘,用以承接添油时不慎滴落的灯油及灯捻燃烧后的灰烬。古人的智慧,就蕴藏在这小小的瓷灯之中,卫生环保的同时,又可防止火灾。

“夏至一阴生,稍稍夕漏迟。块然抱愁者,长夜独先知。”白居易感慨夏至转瞬即逝,它是一年中的“阳极”,但物极必反,阳极生阴。夏至过后,一阴初生,可以预见而后的黑夜渐长。但请不要为此感到惆怅伤感,璿枢无停运,四序相错行,从容应对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更替,在夏至日时享受当下,拥抱明媚的阳光和温暖,明日的长夜还有无尽的灯光来照耀。

分享到: